释义 |
小乘- 拼音:xiǎo chéng
- 注音:ㄒㄧㄠˇ ㄔㄥˊ
词语解释- [Hinayana] 佛教中较保守的一个小宗派,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等地,信奉巴利文佛教经典,认为通过自律斋戒和虔诚默祷即可成为罗汉
- 佛教语。梵文Hīnayāna(希那衍那)的意译。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脱”。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中出现了主张“普度众生”的新教派,自称“大乘”,而称原有的教派为“小乘”。《百喻经·送美水喻》:“如来法王有大方便,於一乘法分别説三。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
[Hinayana] 佛教信徒对坚持正统教义的保守派的称呼。它是梵文中的一个词,意思是”较小的车“(因为它只关心个人的自救)。最初它是大乘(”较大的车“,因为他们关心的是救世)的那些较开放的信徒们对这些所建立的佛教派别的贬称。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兴起后,古老的小乘派继续发展,但在13世纪印度佛教衰落后小乘派中只有上座部佛教还保持着牢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