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急辞(急辭)- 拼音:jí cí
- 注音:ㄐㄧˊ ㄘㄧˊ
词语解释- 古文辞中的促急之词。常省文,有时隐含斥责之意。与“缓辞”相对。《穀梁传·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不言日,急辞也,过有司也。” 范宁 注:“辞中促急,不容日。”《穀梁传·成公十五年》:“ 晋侯 执 曹伯 归于京师。以 晋侯 而斥执 曹伯 ,恶 晋侯 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 晋侯 也。”《穀梁传·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乃,急辞也,不足乎日之辞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三章三》:“在己为形,被物为著。己之感物曰动,物之应感曰变。六‘则’字皆为急辞,而‘形则著,动则变’二层,尤是一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