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2.1 基本字义
 - 2.2 汉英互译
 - 2.3 相关词语
 - 2.4 方言集汇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掘 
 -  简体部首:扌,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  繁体部首:手
 -  拼音:jué    注音:ㄐㄩㄝˊ   
 -  五笔86、98:RNBM  仓颉:QSUU  郑码:dxzz
 -  笔顺编号:12151352252  四角号码:5707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6398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jué   ㄐㄩㄝˊ-  刨,挖:~土。~井。~进。发~。挖~。
 -  古同崛,崛起。
 -  古同倔,倔强。
 
  汉英互译grub   pick   raddleman 相关词语挖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6
 -  客家话:[梅县腔] kiut7 kut8 [陆丰腔] kiat7 [东莞腔] kut7 [海陆丰腔] kut8 kiut7 [客英字典] kiut7 kwut7 kwut8 [宝安腔] k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6 kud6 [台湾四县腔] kut8 kiut7
 
   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手,屈声。本义:挖)
 -   同本义 [dig]
-  掘,搰也。——《说文》
 -  掘,穿也。——《广雅》
 -  掘褚师定子之墓。——《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  阙(掘)地下冰而床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  掘坎南顺。——《仪礼·既夕记》
 -  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淮南子·说林》
 -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
 -  掘野鼠去草实。——《汉书·李广苏建传》
 -  掘地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又如:掘室(掘地而成的房间);掘阅(小虫化生,穿地而出。阅,通穴);掘藏(发掘埋藏之物。指得到意外之财);掘穴(打洞)
 -   通“屈”。竭尽;穷尽 [exhaust]
-  虚而不掘,动而愈出。——《老子》
 
  -   通“崛”。突起;翘起 [raise]
-  穷巷掘门。——《战国策·秦策》
 -  洪臺掘其独出兮。——《汉书·扬雄传》
 -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丘迟《与陈伯之书》
 -  掘强岁月之间。——《后汉书·卢芳传论》
 
  -   又如:掘尾(翘尾巴);掘起(崛起;突起)
 
 
  词性变化〈形〉-   通“拙”。愚笨;粗劣 [stupid]
-  田农掘业,而秦阳以盖一州。——《史记·货殖列传》
 
  -   又如:掘笔(秃笔);掘头船(简陋、头尾不显著的小船)
 -   通“倔”。倔强 [stubborn]。如:掘强(性刚强,不屈服的样子)
 
 
  常用词组·掘进 ·掘强 ·掘墓 ·掘墓人 ·掘取 ·掘土机   《康熙字典》 -  《卯集中》《手字部》 ·掘 ·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 《唐韻》衢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勿切,音倔。《說文》搰也。《孟子》有爲者辟若掘井。 又與堀通。突也。《詩·曹風》蜉蝣掘閱。《疏》此蟲土裏化生,其掘地而出,形容鮮閱也。 又特起貌。《揚雄·甘泉賦》洪臺掘其獨出兮。《註》亦作崛 又盡也。《揚子·太玄經》掘變極物窮情。《註》盡變動之事,以窮萬物之情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其月切,音橜。穿也。《易·繫辭》掘地爲臼。 又或作闕。《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 又《集韻》胡骨切,音鶻。義同。 又苦骨切,音窟。揚也。 又與窟通。《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戸棬樞之士耳。《註》掘即窟。古字通。 又《韻會》《正韻》五忽切。與兀通。《莊子·田子方》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 又《韻補》叶敕律切,音黜。《韓愈詩》遺我一言重,跽受惕齊栗。辭慳義卓闊,呀豁疾掊掘。 又《史記·貨殖傳》田農掘業。《註》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或作撅。又作𢪏。
 
   《说文解字》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 小篆 | 楷体 |  |  
   English dig, excavate; excavate ca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