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散齐(散齊)- 拼音:sàn qí
- 注音:ㄙㄢˋ ㄑㄧˊ
词语解释- 亦作“ 散斋 ”。1.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礼记·祭义》:“致齐於内,散齐於外。” 郑玄 注:“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弔耳。”《礼记·祭统》:“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又封建王朝皇帝祭社稷太岁等坛,行散斋,即在宫中斋戒,以别于祭天地等之行致斋。 汉 马融 《东巡颂》:“散斋既毕,越翼良辰,棫槱增构,烈火燔燃。”《宋书·礼志一》:“殷祠,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天地、宗庙、神州地祇、太社、太稷、五方帝、日月、太一、九宫贵神、蜡祭百神、太庙奏告,并为大祠,散斋四日,致斋三日。”
- 2.谓斋戒期满。 唐 白居易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诗:“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