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晶体管 |
释义 | [transistor] 用于放大、控制和发生电信号的固态半导体器件,由J.巴丁、W.H.布拉顿和W.B.肖克莱于1947年在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在许多用途上已取代了真空管。晶体管由不同的半导体层构成,这些半导体是将某些杂质(如砷和硼)加到纯硅中制成。这些杂质会影响电流通过硅材料时的运动方式。由于晶体管尺寸小,电源要求低,产生热量少,成本适中,可靠性高,运行速度快,所以在电子学的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立的晶体管被集成电路所取代。在现代计算机的一个芯片里可以包含几百万个晶体管。如今的晶体管,几乎可以在每一类电子设备中执行许多不同的功能。 晶体管是用不相似的半导体材料层组成的,在半导体材料上装有三个电极。由于p-n结上产生的独特的电特性,使得改变加在第三个电极上的电压,就可以像开关一样接通或切断另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流。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流通的电流,受到栅极电流的调控。两边n型半导体区域中都含有过剩的电子,但是这两个n型区域被一个p型区域彼此隔开。p型区域中含有过剩的正电荷,称为“空穴”。例如在栅极上加上正电压,下方p型材料中的电子就会被吸引到氧化物敷层的下方,这样就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一个负电荷的通道。如果在漏极上再加上一个正电压,就会有一个电子流在器件中流通,这时晶体管就导通。假如把栅极上的电压去掉,电子通道就消失,这时晶体管就关闭。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了463404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词语的中英文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