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案 
 -  部首:木,部外笔画:6,总笔画:10
 -  拼音:àn    注音:ㄢˋ   
 -  五笔86、98:PVSU  仓颉:JVD  郑码:wdzf
 -  笔顺编号:4455311234  四角号码:309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6848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àn   ㄢˋ-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
 -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
 -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
 -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  同按。===汉英互译===
   case   desk   file   law case   record   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ngon3 on3
 -  客家话:[梅县腔] on5 [台湾四县腔] on5 [东莞腔] on5 [陆丰腔] on5 [客语拼音字汇] on4 [宝安腔] on5 [客英字典] on5 [海陆丰腔] on5 [沙头角腔] on5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  案,几属。——《说文》
 -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   案件 [legal case]
-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   又
-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   按语。同“按” [note]
-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   又如:加案
 
 
  词性变化〈动〉-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   又
-  出有案问。
 
  -   又
-  案之罪立具。
 
  -   又
-  案验甚急。
 
  -   切[脉] [feel]
-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常用词组·案板 ·案秤 ·案牍 ·案犯 ·案件 ·案卷 ·案例 ·案情 ·案头 ·案语 ·案子   《康熙字典》 -  《辰集中》《木字部》 ·案 ·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 《唐韻》烏旰切《集韻》《韻會》於旰切《正韻》於幹切,音按。《說文》几屬。《徐曰》案,所凭也。《周禮·天官》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朝日祀五帝,設重帟重案。 又食器。《周禮·冬官考工記》夫人享諸侯,案十有二寸。《註》玉案十有二列也。 又𠋫氣之法有木案。《後漢·歷志》爲室三重,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爲案。 又界也。《齊語》參國起案。 又次第也。《史記·高帝紀》吏民皆案堵如故。 又作按,考也。《前漢·賈誼傳》案之當今之務。《丙吉傳》無所案驗。 又撫也。《史記·孟嘗君傳》案劒以前。 又《正字通》凡官府興除成例及獄訟論定者皆曰案。又著書起義亦曰案。 又《集韻》一曰木名。 又叶伊甸切,音宴。《歐陽脩·讀書詩》初如兩軍交,乗勝方酣戰。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
 
   《说文解字》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 小篆 | 楷体 |  |  
   English table, bench; legal ca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