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油
- 简体部首:氵,部外笔画:5,总笔画:8
- 繁体部首:水
- 拼音:yóu 注音:ㄧㄡˊ
- 五笔86、98:IMG 仓颉:ELW 郑码:vkia
- 笔顺编号:44125121 四角号码:3516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6CB9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yóu ㄧㄡˊ-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饼。~布。~彩。~画。~亮。~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轮。~垢。奶~。石~。食~。汽~。添~加醋。
- 用油或漆涂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
- 被油弄脏:衣服~了一大片。
- 狡猾:~滑。
汉英互译oil paint fat gr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 同本义 [You River]
- 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
- 古水名。也作“繇”。发源于湖北五峰县界,东流经松滋县界,至公安县西南油口注入长江。今其上游汇入松滋河,南流注入澧水,下游为荆江分洪区,故址已不复存在
- 动物的脂肪和由植物或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 [oil]
-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晋· 张华《博物志》
- 又如:油尽灯枯(形容人被消耗得心力衰竭,生命垂危);油盏(油灯);油海(指特大的油田);油火虫虫(方言。即萤火虫)
词性变化〈动〉- 涂油 [apply tung oil or paint]
-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蔡襄《茶录》
- 又如:油窗户;油抹(上漆上油);油壁香车(一种油漆彩绘的车,多为妇女乘用);油搭扇(一种竹骨黑油纸的折扇);油衣(雨衣);油鬏髻(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
〈形〉- 比喻浮滑,不诚实 [oily;glib]
- 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王士祯《师友传灯录》
- 又如:油嘴贫舌(爱多说话,耍嘴皮子);油花和尚(油头滑脑不守清规的和尚)
- 色泽光润的样子 [glossy;shiny]
- 禾黍油油。——《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光悦貌。”
- 又如:油光可鉴(非常光亮润泽);油光光(非常光亮);油光晶亮(非常光滑明亮);油晃晃,油幌幌(油光闪亮);油浸浸(形容物体光亮油润)
- 和悦恭谨的样子 [amiable and respectful]
- 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 又如:油如(宽和的样子);油翼(温和恭谨)
- 流动的样子,常形容云和水 [flowing]
-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史记·司马相如传》
- 油油湘江。——《楚辞·惜贤》。注:“流貌。”
- 又如:油气(微弱的气息)
常用词组·油泵 ·油饼 ·油布 ·油彩 ·油菜 ·油层 ·油茶 ·油车 ·油船 ·油灯 ·油坊 ·油橄榄 ·油膏 ·油工 ·油垢 ·油光 ·油葫芦 ·油滑 ·油画 ·油灰 ·油鸡 ·油煎火燎 ·油井 ·油锯 ·油矿 ·油亮 ·油料 ·油料作物 ·油炉 ·油路 ·油绿 ·油轮 ·油麦 ·油毛毡 ·油门 ·油苗 ·油墨 ·油泥 ·油腻 ·油盘 ·油皮,油皮儿 ·油漆 ·油漆 ·油气田 ·油腔滑调 ·油区 ·油裙 ·油然 ·油杉 ·油石 ·油柿 ·油饰 ·油水 ·油松 ·油田 ·油条 ·油桐 ·油头粉面 ·油头滑脑 ·油箱 ·油鞋 ·油性 ·油靴 ·油衣 ·油烟 ·油盐酱醋 ·油页岩 ·油印 ·油渣 ·油毡 ·油脂 ·油纸 ·油子 ·油嘴 ·油嘴 ·油嘴滑舌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油 ·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由。水名。《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又膏也。《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又猛火油。《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又緹油,車飾。《後漢·劉𤣥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又橘名。《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又油油,和謹貌。《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悅貌。《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又雲盛貌。《孟子》天油然作雲。 又《廣韻》《集韻》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與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考證:〔《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進。〕 謹照原文進改退。
《说文解字》 | - 《卷十一》《水部》 ·油
- 水。出武陵孱陵西,東南入江。从水由聲。以周切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English oil, fat, grease, lard; pai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