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泰勒 |
释义 | [Taylor, Frederick W(inslow)] 1、(1856.3.20,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 日耳曼敦~1915.3.21,费城) 美国发明家、工程师。后来进入米德瓦尔钢铁公司工作(1878~1890),引入了时间与动作研究以便使车间管理系统化并降低生产成本。虽然他的管理制度执行得过分时曾激起劳工的愤慨和反对,但这一制度对大量生产技术的影响巨大,并在事实上影响了每个现代的工业国家。泰勒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参阅生产管理(production management)和泰勒主义(Taylorism)。 2、Taylor, Maxwell (Davenport)(1901.8.26,美国 密苏里州 基特斯维尔~1987.4.19,华盛顿特区) 美国陆军军官。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协助组建美国陆军第一个空降师。他指挥过诺曼底战役和楔入战役(1944)。曾任联合国军驻朝鲜总指挥(1953),美国陆军参谋长(1955~1959),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62~1964)。后来被任命为美国驻越南共和国大使(1964~1965)。是L.B.约翰逊总统(1965~1969)的特别顾问。他主张保持传统的步兵团,作为对战时使用核武器的一种慎重的替代抉择。 3、Taylor, Paul (Belville)(1930.7.29,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 威尔金兹堡~)舞蹈, 美国现代舞蹈家、编舞和导演。1953年加入M.格雷厄姆的舞蹈团,成为主要的独舞表演者,直到1960年。1957年他成立了泰勒舞蹈团,经常在美国各地和国外巡回演出。泰勒指导了100多部不同风格的作品,包括《双人舞》(1957)、《华盖》(1962)、《行星轨迹》(1966)、《野兽之书》(1971)以及《茄》(1979)。20世纪70年代退休,但退休后仍继续领导他的舞团。 4、Taylor, Zachary(1784.11.24,美国 弗吉尼亚州 蒙特贝洛~1850.7.9,华盛顿特区) 美国第12任总统。在肯塔基边疆长大,参加过1812年战争、黑鹰战争(1832)和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战争(1835~1842),由于他置困难于度外,而博得“老粗犷”的绰号。后来被派往得克萨斯参加与墨西哥的战争,在帕洛阿尔托战役和雷斯卡德拉帕尔玛战役(1846)中打败墨西哥侵略者。墨西哥战争正式开始后,他收复了蒙特雷,允许墨西哥军队有8个星期的休战时间。J.波尔克总统因此不快,而在入侵韦拉克鲁斯时将泰勒最好的部队转交W.斯科特指挥。泰勒无视让他留在蒙特雷的命令,向南进军,在布埃纳维斯塔战役(1847)中击败强大的墨西哥军队。他成为民族英雄,并被提名为辉格党总统候选人(1848)。他击败L.卡斯赢得大选。他短暂的任期内发生的大事主要有关于给予新领土以州地位的争议,这场争议产生了《1850年妥协案》,以及其内阁成员卷入的一场丑闻。泰勒任职16个月后死于霍乱,由M.费尔莫尔继任。 5、Taylor, Elizabeth (Rosemond)(1932.2.27,英格兰 伦敦~) 美国电影女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随其美国双亲离开英国。自小就以异常貌美而闻名,后来在比佛利山庄被一星探发现。1942年拍摄第一部电影,1943年出现在《灵犬莱西》中,1944年以《玉女神驹》一举成名。她在《岳父大人》(1950)、《美国悲剧》(1951)、《巨人》(1956)、《朱门巧妇》(1958)、《夏日痴魂》(1959)、《青楼艳妓》(1960,获奥斯卡奖)以及《埃及艳后》(1963)中都是魅力四射的明星。泰勒曾和她的丈夫R.波顿共同主演过《灵欲春宵》(1966,获奥斯卡奖)等电影。她的私生活和八次婚姻备受大众媒体的关注。晚年的泰勒积极支持艾滋病研究。 6、Tyler, Anne(1941.10.25,美国 明尼苏达州 明尼阿波利斯~) 美国作家。在北卡罗来纳州长大,曾就读于杜克大学。曾当过图书目录编撰者和图书管理员,1967年定居巴尔的摩,开始从事全职写作。她的小说属于风尚喜剧,特点是机智而富有同情心,对家庭生活描写入微,包括《开挂钟的钥匙》(1972)、《乡愁小馆的晚餐》(1982)、《意外的旅客》(1985;1988年拍成电影)、《生命课程》(1988,获普利策奖)、《可能是圣人》(1991)、《岁月之梯》(1995)和《补缀的星球》(1998)等。其中一些描写生活在巴尔的摩混乱和分裂家庭中行为古怪的中产阶级。 7、Tyler, John(1790.3.29,美国 弗吉尼亚州 查理城县~1862.1.18,弗吉尼亚州 里士满) 美国第10任总统(1841~1845)。原为律师,后来进入弗吉尼亚州议会(1811~1816,1823~1825,1839),1825~1827年任该州州长。在担任美国众议员(1817~1821)和参议员(1827~1836)时,是一个拥护州权者。虽然泰勒自己是个奴隶主,但他试图在哥伦比亚特区禁止贩卖奴隶,马里兰州和维吉尼亚州也同时禁止。他宁可辞去参议员之职,也不愿意接受州议会的命令而改变他对谴责A.杰克逊总统的支持。泰勒与民主党关系破裂后,被辉格党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成为总统候选人W.H.哈里森的搭档。他们小心地避开了争议问题,强调对党忠贞,打出“蒂珀卡努,还有泰勒!”的口号,赢得了1840年的选举。哈里森就职后一个月就去世了,泰勒成为第一个因“意外事件”而得到总统之位的人。他否决了辉格党支持的国家银行提案,结果除一人外内阁全体辞职,让他失去了党内的支持。然而,他重组了海军,解决了佛罗里达州的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并监督了得克萨斯州的兼并过程。泰勒再次被提名竞选连任,但他毅然退出,推举J.波尔克出来竞选,自己则回到弗吉尼亚的种植园过退休生活。他虽致力于提高州权但反对脱离联邦,他组织了华盛顿和平会议(1861)来解决各派歧见。但是当参议院拒绝了他提出的一项妥协方案后,泰勒敦促弗吉尼亚州脱离联邦。 8、Tylor, Edward Burnett后称爱德华爵士(Sir Edward)。(1832.10.2,英格兰 伦敦~1917.1.2,萨默塞特 惠灵顿)人类学, 英国人类学家,被称为文化人类学之父。曾在牛津大学担任教师(1880~1909),并成为该校首位人类学教授。他受C.达尔文影响写的《原始文化》(2卷;1871),发展了一种原始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进化论关系的理论,强调所有人类从“野人”到“文明人”在文明上的成就。在当时有关人类在生理和心理上是否都是从同一物种演变而来的这个问题仍有很大争议,但泰勒坚持认为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在将人类学建成一个学科分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阅泛灵论(animism)和社会文化演化(socioculturalevolution)。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了463404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词语的中英文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