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茭 
 -  简体部首:艹,部外笔画:6,总笔画:9
 -  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6,总笔画:12
 -  拼音:jiāo    注音:ㄐㄧㄠ   
 -  五笔86:AUQU  五笔98:AURU  仓颉:TYCK  郑码:esoo
 -  笔顺编号:122413434  四角号码:44408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832D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jiāo   ㄐㄧㄠˉ-  喂牲畜的干草:“峙乃刍~”。
 -  〔~白〕菰的嫩茎经某种病菌寄生后膨大,可做蔬菜。
 -  用竹篾或芦苇编成的缆索。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3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海陆丰腔] gau3 [宝安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3 [梅县腔] gau1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草,交声。本义:蔬类植物)
 -   喂牲口的干草 [dry grass]
-  茭,干刍。——《说文》
 -  峙乃刍茭。——《书·费誓》
 -  民茭牧其中耳。——《史记·河渠书》
 
  -   又如:茭牧(收刈牧草及放养牲畜);茭草(茭刍。作饲料的干草)
 -   篾缆,即用薄竹片或芦苇编成的大索 [bamboo’s stript cord]
-  搴长茭兮沈美玉。——《史记·河渠书》。
 -  搴长茭兮沉美玉。——《汉书·沟洫志》
 
  -   茭白,菰的花茎经一种黑粉菌侵入后,刺激其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肥大嫩茎。可作蔬菜 [wild rice stem]。如:茭米(菰的果实。又名菰米、雕胡米。在北方,原是吃茭的谷实,茭米是九谷或六谷之一,与南方人吃茎不同);茭草(菰的别名);茭葑(菰根)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茭 ·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 〔古文〕𦺏《唐韻》古肴切《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乾芻也。《書·費誓》峙乃芻茭。《註》積芻茭供軍牛馬。《韻會》草名。苽,刈取以用曰芻,乾之曰茭,故曰峙乃芻茭。《史記·河渠書》盡河壖棄地,民茭牧其中。 又《爾雅·釋草》茭,牛蘄。《疏》茭似芹菜,可食。《本草註》生水澤中。苗似鬼針,花靑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 又《前漢·溝洫志》搴長茭兮湛美玉。《註》竹葦絙謂之茭也,所以引置土石也。 又《集韻》下巧切,同䕧,芰根也。《爾雅·釋草》荺、茭。《註》今江東呼藕經緒如指,空中可啖者爲茇茭,卽此類。 又口敎切,音敲。《揚子·方言》茭媞,欺謾之詞。 又《集韻》吉歷切。《周禮·冬官·弓人註》茭,讀爲激發之激,謂弓檠也。*考證:〔《後漢·溝洫志》搴長茭兮湛美玉。〕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 
 
   《说文解字》     | -  《卷一》《艸部》 ·茭
 - 乾芻。从艸交聲。一曰牛蘄艸。古肴切〖注〗𦺏,古文。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 小篆 | 楷体 |  |  
   English an aquatic grass, the stalks of which are eaten as a vege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