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2.1 基本字义
- 2.2 其它字义
- 2.3 汉英互译
- 2.4 方言集汇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字源字形
- 6 English
|
基本信息 - 蛇
- 部首:虫,部外笔画:5,总笔画:11
- 拼音:shé yí 注音:ㄕㄜˊ ㄧˊ
- 五笔86、98:JPXN 仓颉:LIJP 郑码:iwrr
- 笔顺编号:25121444535 四角号码:531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86C7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shé ㄕㄜˊ-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
其它字义yí ㄧˊ- 〔委(wěi )~〕见[[委2”。
汉英互译snake serp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s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详细解释 虵 shé〈名〉-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 同本义 [snake;serpent]
- 蛇,它或从虫。——《说文》
-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 象征国君、君子等 [emperor;gentleman]
-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snake]。如:蛇年(即巳年)
词性变化〈形〉-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snaky; snakey]。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 另见 yí
常用词组·蛇管 ·蛇口蜂针 ·蛇茄 ·蛇拳 ·蛇鼠横行 ·蛇蝎 ·蛇行 ·蛇影杯弓 ·蛇足 基本词义- ——见“委蛇”( wēiyí)
- 另见 shé
《康熙字典》 - 《申集中》《虫字部》 ·蛇 ·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 《唐韻》食遮切,音茶。《集韻》《韻會》時遮切,音闍。毒蟲也。《左傳·莊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鬭。《疏》蛇,北方水物。《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爾雅翼》蛇,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殻,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 又《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註》委蛇,泥鰌。 又星名。《左傳·襄二十八年》蛇乗龍。《註》蛇,𤣥武之宿,虛、危之星。《晉書·天文志》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註》卽銜珠之蛇。 又姓。《通志·氏族略》姚萇,蛇后,南安人。又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鴈門。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 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又徒河切,音駝。《張衡·西京賦》感河馮,懷湘娥,驚蛧蜽,憚蛟蛇。 又委蛇之蛇,亦叶音駝。《古音攷》《陸機·答賈謐詩》:我求明德,濟同以和。魯公戾止,兗服委蛇。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公羊傳》作毆虵,與曲池同。 又《字彙補》以遮切,音耶。《集韻》關中謂毒蟲曰蛇。 《韻會》本作它,湯河切。《說文》它,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託何切。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佩觿》蛇字從也,誤。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小篆 | 楷体 | |
English sna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