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蝙蝠- 拼音:biān fú
- 注音:ㄅㄧㄢ ㄈㄨˊ
词语解释- [bat] 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前肢已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 1.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似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膜相连,常在夜间飞翔,捕食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汉 焦赣 《易林·豫之小畜》:“蝙蝠夜藏,不敢昼行。”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蝙蝠》:“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飞鼠。” 宋 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遶牀飢鼠,蝙蝠翻灯舞。” 闻一多 《古典新义·<尔雅>新义》:“蝠读为蹼,下文‘鳧雁丑,其足蹼’,注:‘脚指间幕蹼属相著。’蝙蝠之足亦有膜蹼属相著,故谓之蝙蝠也。蝙蝠连绵词,析言之可曰蝙,亦可曰蝠。”
- 2.《伊索寓言》中有《蝙蝠和黄鼠狼》的故事:有一蝙蝠先后被仇鸟和仇鼠的黄鼠狼逮住,皆随机应变,以其似鼠又似鸟的外形,分别诡言自己是鼠和鸟,得以保全性命。因以“蝙蝠”指骑墙派。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有的是因为我看过几本古书,所以相信我的,有的是因为我看过一点洋书,有的又因为我看古书也看洋书;但有几位却因此反不相信我,说我是蝙蝠。”
[bat] 会飞的哺乳动物,约900多种,属翼手目。是惟一演化出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的翼是由前肢演化而来,有一片翼膜从极度延长的指向下与体侧相连。大多数蝙蝠借回声定位辨认方向和寻找猎物。蝙蝠呈世界性分布,但在热带地区尤其众多。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翼展从15厘米~1.5米都有。几乎所有的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在山洞、罅隙、地洞、房屋或树木等处),夜间捕食。大多数以昆虫为食,因捕食大量昆虫,足以对昆虫种群平衡产生影响。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或血液(吸血蝠)。有些蝙蝠可活到20多年。蝙蝠粪长久以来在农业上用作肥料。参阅游离尾蝠(free-tailed bat)和果蝠(fruit b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