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讬名(託名)- 拼音:tuō míng
- 注音:ㄊㄨㄛ ㄇㄧㄥˊ
词语解释- 1.寄托名声。《汉书·韦玄成传》:“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於后。今子独坏容貌,蒙耻辱,为狂痴,光曜晻而不宣。微哉!子之所託名也。”
- 2.谓借重他人或他事以扬名。《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既出,往造 河南 尹 羊陟 ,不得见。 壹 以公卿中非 陟 无足以託名者,乃日往到门。” 宋 曾巩 《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况以文字薄技,得因圣 宋 大典,託名万世,学士大夫,莫不愿备其任。”
- 3.依仗名分。 汉 班昭 《女诫·和叔妹》:“若夫惷愚之人,於嫂则託名以自高,於妹则因宠以骄盈。”
- 4.假借名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泰伯传》:“二人託名採药於 衡山 ,遂之 荆蛮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曰:‘不然。 操 虽託名 汉 相,其实 汉 贼也。’”《佛说恒水经》:“四辈人託名为弟子,不能奉持明戒,不欲学问,心意犹豫,恐不得道故,是为前却弟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幸·诈称佞倖》:“佞倖用事,奸人辈因而矫詔託名,无忌惮至此,今古盖一辙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