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词
- 简体部首:讠,部外笔画:5,总笔画:7
- 繁体部首:言
- 繁体字:詞
- 拼音:cí 注音:ㄘˊ
- 五笔86、98:YNGK 仓颉:IVSMR 郑码:syaj
- 笔顺编号:4551251 四角号码:3772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8BCD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詞)cí ㄘˊ-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汉英互译vocable word 方言集汇 详细解释 詞 cí〈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 同本义 [one's words;what one say]
-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 诗文中的词语 [sentences in speeches,poems,writings or operas;speech;statement]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 状纸;诉讼 [lawsuit]
-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ci—classical poetry conforming to a definite pattern]。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性变化詞 cí〈动〉说,告诉 [tell]-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常用词组·词不达意 ·词典 ·词调 ·词法 ·词赋 ·词根 ·词话 ·词汇 ·词句 ·词库 ·词类 ·词牌 ·词曲 ·词讼 ·词素 ·词坛 ·词头 ·词尾 ·词位 ·词形 ·词性 ·词序 ·词义 ·词语 ·词源 ·词藻 ·词缀 ·词族 ·词组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字部》 ·詞
- 〔古文〕𧥝《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音祠。《說文》意內而言外也。《釋名》嗣也。令撰善言,相嗣續也。《廣韻》說也。《正韻》言也。《字彙》文也。《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其詞則丘有罪焉爾。《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又《博雅》已也。 又《廣韻》請也,吿也。○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韻會引作音內言外。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些,亦詞也。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又按說文辭,訟也。辤,不受也。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说文解字》 | - 《卷九》《司部》 ·詞
- 意内而言外也。从司从言。似兹切
文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小篆 | 楷体 | |
English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