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谒者(謁者)- 拼音:yè zhě
- 注音:ㄧㄜˋ ㄓㄜˇ
词语解释- 1.官名。始置于 春秋 、 战国 时, 秦 汉 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 南朝 梁 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 陈 及 隋 皆因之。 唐 改为通事舍人。
- 2.官名。 东汉 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 后魏 、 北齐 有中谒者仆射, 隋 唐 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 宋 以后废。
- 3.官名。使者的别称。 汉哀帝 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 4.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 凤凰山 其他墓葬遣策的记载,谒者的身份为‘大奴’。”
-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謁者,主赞宾客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