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赫鲁晓夫 |
释义 | [Khrushchev, Nikita (Sergeyevich)] (1894.4.17,俄罗斯帝国 乌克兰 卡利诺夫卡~1971.9.11,苏联 俄罗斯 莫斯科) 苏联领导人。父亲是一名矿工。1918年加入共产党。1934年被选入中央委员会,1935年升任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曾参与了斯大林整肃党内领导人的活动。1938年任乌克兰第一书记,1939年成为政治局委员。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他经历一番苦斗后才成为共产党总书记,而布尔加宁担任部长会议主席。1955年第一次离开苏联出国访问,显示出富有弹性,但仓促、轻率的外交风格。1956年在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秘密演说,揭露了斯大林的”不容异己、残忍和滥用权力“。结果有数千政治犯获释。波兰和匈牙利运用反斯大林化来改革政权,赫鲁晓夫允许波兰人拥有相当程度的自由,但当1956年I.纳吉想要退出《华沙条约》时,他派军粉碎了匈牙利革命。1957年党内形成一股反对势力,但他安稳地把政敌打散。1958年自任总理。主张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存。1959年访美,但原本预定在次年与D.D.艾森豪威尔在巴黎举行高峰会议却因U-2型飞机事件而取消。1962年企图在古巴部署苏联导弹,接下来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他才打消念头。因为意识形态的歧异和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导致苏联和中国的关系破裂。1964年因农业政策的失败而需从西方进口小麦,加上与中共的纷争,以及管理上的独断专行作风导致他下台。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了463404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词语的中英文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