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2.1 基本字义
 - 2.2 汉英互译
 - 2.3 相关词语
 - 2.4 方言集汇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足 
 -  部首:足,部外笔画:0,总笔画:7
 -  拼音:zú    注音:ㄗㄨˊ   
 -  五笔86、98:KHU  仓颉:RYO  郑码:ji
 -  笔顺编号:2512134  四角号码:608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8DB3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zú   ㄗㄨˊ-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
 -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
 -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
 -  完全:~以。~色。
 -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
 -  增益:以昼~夜。
 
  汉英互译ample   as mush as   full   leg   sufficient   foot 相关词语脚   手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z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详细解释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foot]
-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  震为足。——《易·说卦》
 -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  鲁直现左足。
 -  细若文足。
 
  -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   支撑器物的脚 [leg]
-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   又如:鼎足
 
 
  词性变化〈形〉-   充实;完备;足够 [enough;complete;ample]
-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   纯的 [pure]。如:十足(成色纯)
 -   富裕的 [prosperous]
-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   使满足 [satisfy]
-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  声音不足。
 -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   止 [stop]
-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   完成 [complete]
-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   值得 [be worth]
-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  不足与图大事。
 -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常用词组·足尺 ·足赤 ·足够 ·足迹 ·足见 ·足金 ·足力 ·足球 ·足色 ·足岁 ·足坛 ·足下 ·足兴 ·足以 ·足月 ·足智多谋 ·足足   《康熙字典》 -  《酉集中》《足字部》 ·足 ·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0
 - 〔古文〕疋𤴕《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 又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音沮。《論語》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傳》過也。《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註》足,猶擁也。 又《廣韻》添物也。《類篇》益也。《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又《韻補》叶子悉切。《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说文解字》     | -  《卷二》《足部》 ·足
 - 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即玉切〖注〗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English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