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蹻 
 -  部首:足,部外笔画:12,总笔画:19
 -  拼音:qiāo    注音:ㄑㄧㄠ   
 -  五笔86、98:KHTK  仓颉:RMHKB  郑码:jijl
 -  笔顺编号:2512121313425125251  四角号码:62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8E7B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qiāo   ㄑㄧㄠˉ-  同跷。
 
   方言集汇 -  粤语:giu2 hi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au1 kiau2 [客语拼音字汇] kiau2 kieu2 kio1 [海陆丰腔] kiau1 kiau2 [梅县腔] kiau1 kiau2 [客英字典] kiau1 [宝安腔] kiau1 [陆丰腔] kau1
 
   详细解释 〈名〉-   屐、鞋。古代多指草鞋 [clogs;shoes;straw sandals]
-  布衣草蹻而牧羊。——《汉书·卜式传》
 
  -   另见 qiāo
 
 
   《康熙字典》 -  《酉集中》《足字部》 ·蹻 ·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 《唐韻》去遙切《集韻》《正韻》丘祅切,同蹺。《說文》舉足行高也。《前漢·高帝紀》可蹻足待也。《註》文穎曰:蹻,猶翹也。 又《廣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音喬。又《廣韻》其虐切《集韻》《韻會》極虐切,音噱。義同。 又《廣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音矯。《詩·周頌》蹻蹻王之造。《傳》蹻蹻,武貌。又《魯頌》其馬蹻蹻。《傳》言彊盛也。 又《廣韻》居灼切《集韻》《韻會》訖約切,音脚。走蹻蹻貌。 又《爾雅·釋言》蹻蹻,憍也。《註》小人得志,憍蹇之貌。《詩·大雅》小子蹻蹻。《傳》驕貌。 又《戰國策》贏縢履蹻。《註》蹻,屐也。《史記·虞卿傳》躡蹻擔簦。《註》蹻,草履也。《前漢·王褒傳》離蔬釋蹻而烹膏粱。《註》應劭曰:木蹻也。臣瓚曰:以繩爲之也。師古曰:蹻卽今之鞋耳。《類篇》山行所乗,以鐵如錐,施之履下。 又《呂氏春秋》蹻然不固。《註》蹻,讀乗蹻之蹻,謂其流行疾速,不堅固也。 又《集韻》迄却切,音謔。《揚子·方言》杜、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註》㕁蹻,燥歰貌。 又《集韻》拘玉切,音挶。義同。檋或作蹻。
 
   《说文解字》     | -  《卷二》《足部》 ·蹻
 - 舉足行高也。从足喬聲。《詩》曰:“小子蹻蹻。”居勺切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 小篆 | 楷体 |  |  
   English strong; brave; sandals; sho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