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字源字形
 - 6 English
 
  |  
   基本信息  -  鹚 
 -  简体部首:鸟,部外笔画:9,总笔画:14
 -  繁体部首:鳥
 -  繁体字:鶿 鷀 
 -  拼音:cí    注音:ㄘˊ   
 -  五笔86、98:UXXG  仓颉:TIPYM  郑码:uazr
 -  笔顺编号:43155455435451  四角号码:877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9E5A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鷀)cí   ㄘˊ-  〔鸬~〕见鸬。
 
   方言集汇   详细解释 -   鷀、鶿 cí
 -   ——见“鸬鹚”
 
 
   《康熙字典》 -  《亥集中》《鳥字部》 ·鶿
 - 《廣韻》疾之切《集韻》《韻會》牆之切《正韻》才資切,音兹。鸕鷀,水鳥。《埤雅》鳥似鶂而黑。一名鷧。《爾雅·釋鳥》鶿鷧。《郭註》鸕鷀也。李時珍曰:韻書盧與兹皆黑也。此鳥色深黑,故名。鷧者,其聲自呼也。又名水老鴉。又名烏鬼。《夔州圖經》夔州人以鸕鶿捕魚,謂之烏鬼。《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楊孚異物志》鸕鶿能沒於深水,取魚而食之,不生卵,而孕雛於池澤,旣胎而又吐生,多者生七八,少生五六,相連而出,若絲緒。《正字通》鸕鶿,俗呼慈老,人畜之,以繩約其嗉,才通小魚,其大魚不可下,時呼而取之,復遣去。觜曲如鉤,喉熱如湯,魚入喉卽爛,味不美。又《廣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義同。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 小篆 | 楷体 |  |  
   English cormo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