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秫 
 -  部首:禾,部外笔画:5,总笔画:10
 -  拼音:shú    注音:ㄕㄨˊ   
 -  五笔86、98:TSYY  仓颉:HDIJC  郑码:mffs
 -  笔顺编号:3123412344  四角号码:2399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79EB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shú   ㄕㄨˊ-  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秸。~米(高粱米)。
 
   方言集汇 -  粤语:seot6
 -  客家话:[陆丰腔] sut8 [客英字典] shut8 sut8 [台湾四县腔] sut8 sut8 [东莞腔] sut8 [沙头角腔] sut8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海陆丰腔] sut8 shut8
 
   详细解释 〈名〉-   (象形。从古文术,加禾。本义:谷物之有粘性者。也指不粘者)
 -   同本义 [a glutinous variety of cereal]
-  秫,稷之黏者也。——《说文》
 -  稻黍秫稷粟麻秔。——《急就篇》
 -  染羽以朱湛丹秫。盖有赤白二种。今北地谓高粱之粘者为秫,秫亦胡秫。——《考工记·钟氏》
 -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陶渊明《和郭主簿》
 
  -   又如:秫田(种植黏粟之田);秫酒(用秫酿成的酒);秫蘖(制酒用的糯黍与曲);秫稻(即糯稻);秫谷(黍米);秫黍(高粱)
 -   通“鉥”。长针 [long needle]
-  黑齿雕题,鳀冠秫缝。——《战国策·赵策》
 
  
 
  常用词组·秫秸 ·秫米 ·秫秫   《康熙字典》 -  《午集下》《禾字部》 ·秫 ·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 《唐韻》食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穀名。《爾雅·釋草》衆,秫。《疏》衆一名秫,謂黏粟也。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麤大者是也。《禮·月令》仲冬乃命大酋,秫稻必齊。《周禮·冬官考工記》𣑱羽以朱湛丹秫。《註》丹秫,赤粟也。 又與鉥同。《戰國策》鯷冠秫縫。《註》秫,綦緘也。言女工之拙。卽鉥字通借。
 
   《说文解字》     | -  《卷七》《禾部》 ·秫
 - 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朮,秫或省禾。食聿切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 小篆 | 楷体 |  |  
   字形对比   |   |   |   |   |   |  |  | 中国大陆宋体 | 台湾细明体 | 香港明体 | 日本明朝体 | 韩国明朝体 | 旧字形 |  |  
   English glutinous variety of mill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