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八达(八達)- 拼音:bā dá  
 
 - 注音:ㄅㄚ ㄉㄚˊ  
 
 
  词语解释- 1.道路八面相通。《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八达谓之崇期。” 郭璞 注:“四道交出。”
 
 - 2.亦作“ 八闥 ”。八牖。《文选·张衡<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李善 注:“《大戴礼》曰:‘明堂九室而有八牖。’然九室则九房也,八牖,八达也。” 晋  挚虞 《槐赋》:“开明过於八闥兮,重阴踰乎九房。”
 
 - 3. 三国  魏  司马懿 字 仲达 ,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 4.称 三国  魏  诸葛诞 等八位闻达之士。《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 明帝 恶之,免 诞 官” 裴松之 注引《世语》:“是时,当时俊士散骑尚侍 夏侯玄 、尚书 诸葛诞 、 邓颺 之徒,共相题表,以 玄  畴 四人为四聪, 诞  备 八人为八达。”
 
 - 5.称 晋  胡毋辅之 、 谢鲲 等八位放达之士。《晋书·光逸传》:“﹝ 逸 ﹞初至,属 辅之 与 谢鯤  阮放  毕卓  羊曼  桓彝  阮孚 散髮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 将排户入,守者不听, 逸 便於户外脱衣露头於狗竇中窥之而大叫……时人谓之八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