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农奴制 |
释义 | 农奴制(農奴制)
词语解释
[serfdom] 中世纪欧洲佃农被束缚在承袭的一块土地上对地主惟命是从的状况。农奴与奴隶的区别在于,奴隶的买卖与土地无关,而农奴只有在所劳作的土地被转手以后,农奴才会更换主人。约从2世纪起,罗马帝国原来由一批批奴隶耕作的大片私有土地被打散,交由农民耕种。这些农民便开始依靠较大的地主,以免受乱世之害,而发誓效忠于领主也成为一种普遍行为。332年君士坦丁一世要求佃农为地主提供劳务,并使得农奴制合法化。农奴不能结婚,不能改变职业,在没有地主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能迁移,还必须把收成的大部分上交给地主。中央集权的政治势力的发展,由于黑死病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以及14~15世纪的地方农民起义,使得西欧的农奴逐渐被解放。而在这一时期,东欧的农奴制却变得更加坚实,奥匈帝国的农民直到18世纪末才得以解放,俄国的农奴1861年才得以解放。参阅封建主义(feudalism)。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了463404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词语的中英文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