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化石- 拼音:huà shí
- 注音:ㄏㄨㄚˋ ㄕㄧˊ
词语解释- [fossil] 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 1.比喻妇女对丈夫的坚贞和思念。典出《初学记》卷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武昌山 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 明 何景明 《结肠赋》:“泪陨血而崩城兮,身立枯而化石。”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渐来应化石,遮莫但飞蓬。” 苏曼殊 《无题》诗之七:“分明化石心难定,多谢 云娘 十幅笺。”
- 2.指变化为石。 元 郑元祐 《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诗:“鹤老离巢松化石,鸞孤照水竹穿沙。” 明 刘基 《双带子》曲之四:“天上星辰能化石, 黄河 千岁也还清。”
- 3.炼丹。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漫道烧丹止七飞,空传化石曾三转。”
- 4.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变化而成的保留原物体、遗迹形状、结构或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了解生物的发展情况,并能据以确定地层的年代。 艾青 《鱼化石》诗:“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fossil] 过去地质年代的动植物保存在地壳内的遗存、印痕或残迹。化石的数据称为化石记录,是地球上生命史料的原始来源。作为化石保存下来的仅是古代有机体的很小部分,通常只有结实的骨架和壳才得以保存下来。得以储存的甲壳和骨头被迅速掩埋,可以保留其有机组织,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石化(变成石质)。不变的硬质部分,例如蛤蜊的甲壳,在沉积岩中比较常见。而动植物的软质部分则很难保存下来。昆虫嵌在琥珀内和猛犸象的尸体保存在冰层中的现象极为罕见,这是软组织变成化石保存下来的典型例子。有机体的残迹也有可能是足迹、行踪,乃至钻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