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和声
释义

和声(龢聲)

拼音:hé shēng
注音:ㄏㄜˊ ㄕㄥ

词语解释

  • 和声 héshēng
  • [harmony] 依据和弦的组成和相继进行谱成的音乐作品的结构


  • 1.和谐的乐音。《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使丝竹与俎豆并存,羽旄与揖让俱用,正言与和声同发。”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高秋爽气明宫殿, 元祐 和声入管絃。”

  • 2.调和声调;协和声调。《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 孔 传:“言当依声律以和乐。” 周秉钧 注引 俞樾 曰:“依其所咏以定五声,是谓声依永。又患其不和也,而以六律六吕和之,是谓律和声。”《旧唐书·音乐志三》:“礼惟崇德,乐以和声。” 刘师培 《文说》:“和声依永,八音於焉克谐;六律五声,五言於焉出纳。”

  • 3.音乐术语。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声。

  • 1.词、曲中的衬词。原为歌曲中常由他人应和的部分,如“贺贺贺”、“何何何”之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 唐 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復用和声。”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 唐 人朝成一诗,夕付管絃,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

  • 2.随声附和。 明 李贽 《圣教小引》:“余自幼……尊 孔子 不知 孔夫子 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説研,和声而已。”


  • 和谐的乐音。《国语·周语下》:“夫耳内龢声,而口出美言,以为宪令,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 韦昭 注:“耳闻龢声,则口有美言,此感於物也。”



[harmony]
两个或更多同时听到的音符的结合与关系,以及一段乐曲中两个或更多和弦的结构、关系和进行的科学。和音在较早的音乐中总是以垂直方面存在;对位法的规则是试图控制协合音与不协合音,而这两者即为和声的基本要素。然而,和声感支配个别对位线是随约1600年所发明的数字低音和通奏低音而来的。最具影响力的和声理论由18世纪J.-P.拉莫所提出,运用于数字低音符号。调性为和声的主要概念,不仅是以特定的调中的7度音符为依据,也根据以三和弦(triad,即三音符和弦)为基础范围的和声关系和进程。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了463404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词语的中英文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ap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4 18: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