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嚣嚣(囂囂)- 拼音:áo áo
- 注音:ㄠˊ ㄠˊ
词语解释- 听我嚣嚣。——《诗·大雅·板》。疏:"不听之状。"
- 亦作“嚻嚻”。1.喧哗貌。《诗·小雅·车攻》:“之子于苗,选徒嚻嚻。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毛 传:“嚻嚻,声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不从,文学以为非也,众口嚣嚣,不可胜听。” 唐 李翱 《幽怀赋》:“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嗟老而羞卑。” 宋 叶适 《终论六》:“论者方嚣嚣然以取中原为希世之事,不知中原虽可得,北方犹未可图也。”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
- 2.多言貌。 宋 苏洵 《六经论·书论》:“ 汤 之伐 桀 也,嚣嚣然数其罪而以告人,如彼有罪,我伐之,宜也。” 清 周亮工 《陈章侯绘磨兜坚见寄感其意赋此答之》诗:“他日青藤山下去,嚣嚣对尔莫相嗔。”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乃形则往来僕僕,口则赞叹嚣嚣。”
- 3.自得无欲貌。《孟子·尽心上》:“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赵岐 注:“嚣嚣,自得无欲之貌。” 明 唐寅 《题自画洞宾卷》诗:“我亦嚣嚣好游者,何时得醉 岳阳楼 。”
- 4.虚空貌;虚伪貌。 汉 扬雄 《法言·君子》:“或曰:‘人有齐生死,同贫富,等贵贱,何如?’曰:‘作此者,其有惧乎?信死生齐,贫富同,贵贱等,则吾以圣人为嚣嚣。’” 吴秘 注:“若信是言,则吾以圣人六经之旨为嚣嚣之虚语。”
- 亦作“嚻嚻”。1.傲慢貌。《诗·大雅·板》:“我即尔谋,听我嚻嚻。” 毛 传:“嚻嚻,犹謷謷也。” 陆德明 释文:“嚻,五刀反。” 朱熹 集传:“嚣嚣,自得不肯受言之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而无惧惕之心,嚣嚣然轻诈妄讨,犯大礼而取同姓。” 明 归有光 《吏部司务朱君寿序》:“俗人侥倖於一日之获,其於文义尚有不能知者,嚣嚣然自谓已能。” 清 王韬 《弢园文录·洋务上》:“其(指洋务人员)在同僚中,亦以识洋务为荣,嚣嚣然自鸣得意。”
- 2.众口谗毁貌。《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嚻嚻。” 陆德明 释文:“嚻,五刀反。《韩诗》作嗸嗸。” 高亨 注:“嚣嚣,众口谗毁貌。”《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口嚣嚣兮余訕,嗟恇恇兮谁留?”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冯公神道碑》:“嚣嚣群小,彼何足筭。”
- 3.怨愁;怨恨。 汉 贾谊 《过秦论中》:“今 秦二世 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汉书·董仲舒传》:“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下不能足,而况人乎!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 颜师古 注:“嚣,读与‘嗸’同,音敖。嗸嗸,众怨愁声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於是更相诬引,冤死者以千数。百姓嚣嚣,道路以目。” 胡三省 注:“嚣,五羔翻。 韦昭 曰:‘不敢发言,以目相眄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