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大萧条 |
释义 | [Great Depression] 又称1929年萧条(Depression of 1929)。 西方世界所经历的时间最长和最严重的经济萧条。始于美国纽约发生的1929年股票市场大崩溃,持续至1939年左右。到1932年末,股价跌到只有之前市值的20%左右;而到1933年,美国2.5万家银行中有1.1万家宣告破产,导致需求和产出水平大大下降,造成高失业率(至1932年失业率达25%~30%)。由于美国是战后欧洲的主要债权人和资金融通者,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欧洲各国经济也随之崩溃,特别是德国和英国。各国均借由提高关税、对外贸进口规定配额来保护自己国内的贸易。到1932年,世界贸易总值减少一半以上。大萧条在政治领域也产生了重大的后果。在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罗斯福当选为总统,他的新政对美国的经济结构造成若干重大变革。在德国,经济灾难直接导致了希特勒的崛起,于1933年夺取政权。在欧洲其他国家,大萧条增强了极端主义势力。在大萧条以前,各国政府依赖客观的市场力量去纠正经济偏差;而在大萧条以后,政府开始承担主要的作用,以确保经济稳定。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了463404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词语的中英文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