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伏锧
释义
伏锧(伏鑕)
拼音:fú zhì
注音:ㄈㄨˊ ㄓㄧˋ
词语解释
亦作“ 伏质 ”。
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 鑕 ”,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 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 汉 班彪 《王命论》:“勇如 信 、 布 ,强如 梁 、 籍 ,成如 王莽 ,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 唐 陈子昂 《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随便看
士马精强
壬
壬人
壬佞
壬公
壬夫
壬奇
壬辰卫国战争
壬遁
壭
壮
壮丁
壮严
壮丽
壮举
壮乳
壮事
壮伟
壮佼
壮侗语族
壮健
壮儿
壮冰
壮制
壮剧
汉语词典收录了463404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词语的中英文释义及用法,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ap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5: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