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目录- 1 基本信息
 - 2 基本解释
 - 3 详细解释
 - 4 《康熙字典》
 - 5 《说文解字》
 - 6 字源字形
 - 7 English
 
  |  
   基本信息  -  陴 
 -  简体部首:阝,部外笔画:8,总笔画:10
 -  繁体部首:阜,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  拼音:pī    注音:ㄆㄧ   
 -  五笔86、98:BRTF  仓颉:NLHHJ  郑码:yned
 -  笔顺编号:5232511312  四角号码:762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9674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pī   ㄆㄧˉ-  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1 [梅县腔]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客英字典] bi1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阜,卑声。从阜与高下有关,与建筑有关。本义: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   同本义 [parapet (wall)]
-  陴,城上女墙俾倪也。——《说文》
 -  抚弦登陴。——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  守陴者皆哭。——《左传·宣公十二年》
 -  子产授兵登陴。
 
  -   假借为“髀”。大腿 [hip]
-  有鬼投其陴。——《吕氏春秋·明理》
 
  
 
   《康熙字典》 -  《戌集中》《阜字部》 ·陴 ·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8
 - 《唐韻》符支切《集韻》《韻會》頻彌切《正韻》蒲靡切,音脾。《說文》城上女牆俾倪也。《左傳·宣十二年》守陴。又《成十五年》閉門登陴。 又《集韻》賔彌切,音卑。同裨。接益也。《釋名》陴,裨也,裨助城之高也。 又《集韻》蒲街切,音排。義同。 《說文》籀文作𩫫。
 
   《说文解字》     | -  《卷十四》《𨸏部》 ·陴
 - 城上女牆俾倪也。从𨸏卑聲。𩫫,籒文陴从𩫖。符支切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  | 小篆 | 楷体 |  |  
   English a parapet on a city wall |